近几年,所谓“高额回报”理财模式的出现,给了不少人“一夜暴富”的不切实际希望,之后这场“美梦”又活生生被打碎,甚至还因此陷入几乎“家破人亡”的困境。对于非法集资,很多人并非不清楚其中的“骗局”和“风险”,但是他们依然心存侥幸,在目睹身边人将高额利息纳入囊中后,选择铤而走险,最终为了“一夜暴富”的梦想而“头破血流”。
非法集资,理应人人喊打。环顾四周,曾经或者正在经历非法集资的人着实不在少数。究其原因,投资者的“不理智”是重要原因,监管“缺位”自然也难辞其咎。随着我市三起非法集资案件的宣判,不少市民回归了理性,对非法集资也阶段性地“敬而远之”了,但如何让“打”取得长效,还必须经常抓、不断抓、长期抓,必须在坚持中巩固、在巩固中坚持,坚持打早打小,建立长效机制,并常态化开展宣传,进一步在全市营造“人人喊打”的浓厚氛围。
打击非法集资要抓早抓小。在打击非法集资的众多案件中不难发现,敢于以身试法、铤而走险的集资人大多资产信用度不良,债务负担较重。他们失去了正规的融资渠道,才把“希望”寄托在非法集资上,在初期尝到“甜头”后,不断壮大投资人群和投资金额,最终造成难以挽回的伤害。相关监管部门要加强对“老赖”及失信企业的监管力度,只有抓早、抓小、抓苗头,才能最大限度减少非法集资的危害。
打击非法集资还要常态化开展各类宣传。打击非法集资不可能一蹴而就,要时常给广大市民“念念经”,让远离非法集资的观念真正“入脑入心”。要建立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,推动防范和处置非法集资宣传教育活动进机关、进企业、进学校、进社区、进村组,实现宣传教育全覆盖,引导广大市民对非法集资活动不仅能识别、不参与,还要敢揭发;要强化对重点地区和人群的宣传,以老年人、农民以及学生等风险防范意识较差的人群为主,加大宣传教育力度,让他们自觉远离非法集资。
打击非法集资,任重而道远。全市上下要结合我市实际,常态化推进各项工作,以实实在在的成效不断优化我市金融生态环境,助推高质量发展“跑起来”。